english
当前位置: 开云中国 > 新闻中心 > 科技动态 > 内容详情

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为公众解疑释惑

发布时间:2021-03-31 16:30 浏览数:1401

尽管中国新冠疫苗全球供应和全民接种已经双双破亿,但仍有民众对接种新冠疫苗心存疑虑。

  几天前,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武汉发声:不接种的人会吃亏。

  但新冠疫苗又有一些接种禁忌。慢性病人能不能打?肿瘤患者能不能打?怀孕了能不能打?想怀孕又能不能打?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想接种的人可能满头问号。有没有一个判断标准,让大家不因为疑虑“吃亏”呢?

  3月29日,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,《指南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疫苗工作组起草,经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,基于已有数据和研究,对公众的绝大部分疑虑给出解答。

  懂它,然后用它

  《指南》一上来就为基层单位和公众简单介绍了目前可以接种的5种新冠疫苗,及其使用的3个不同技术路线。

  那么,接种疫苗时经注射器进入身体里的究竟是什么呢?对于3种灭活疫苗来说,它们是被驯化后的病毒“尸体”,不再作恶,却能激发免疫力;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一部分病毒基因用载体带进身体,翻译出目标蛋白激发免疫;蛋白重组疫苗是把病毒部分蛋白在体外利用“细胞工厂”制造出来,打进身体激发免疫。

 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解释,接种疫苗之后,身体会产生抗体,有的疫苗也会产生细胞免疫,有的还会产生相应的免疫记忆。有了这些抗体、细胞免疫、免疫记忆,一旦病毒侵入时就有了免疫力,有预防感染、预防发病、预防重症、预防死亡的作用。

  这些人群可“对号入座”

  针对不同的人群,《指南》给出详细的接种建议:60岁及以上人群,建议接种;18岁以下人群,暂不接种;慢性病人群,建议接种;哺乳期女性,建议接种。

  对于患有肿瘤、感染HIV等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,目前尚无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,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蛋白重组疫苗,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权衡。

  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,在充分告知基础上,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新生儿只是由于数据暂未完善,暂缓接种。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王华庆解释,18岁以下的人群(包括新生儿人群)目前没有比较系统的三期临床数据,但后续会得到,未来会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和临床数据不断完善接种策略。

  国药中国生物公司方面表示,中国生物此前开展过涵盖3—17岁年龄段系统性、安全性、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,目前数据显示达到了预期效果,免疫原性、中和抗体检测也已全部完成,近期将和药监局沟通,相信不久可以覆盖这部分人群。

  还有一部分人群在剂次接种间隔会去往异地,应该如何接续呢?

  《指南》建议尽量使用同一个企业的品种完成两剂接种,假如说遇到了异地供应不上同品种的时候,可以采用同种类的其他生产单位疫苗产品进行替换,完成两剂次的接种。

  《指南》还明确了5种不能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,主要包括过敏者、曾经有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人、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人、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、孕妇。

  等别人接种,自己吃亏

  有网友对疫苗接种还有犹豫心理,甚至有人认为别人接种就可以,自己不接种,等免疫屏障形成了就不会被感染。

  针对这样的心态,张文宏认为:这不是疫苗的问题,而是人性的问题。面对全世界都在抢的新冠疫苗,无偿使用却犹豫了。

  王华庆从免疫屏障的牢固和建立速度角度分析,呼吁公众接种。

  “绝大多数人都是易感者,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。接种的人越多,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;接种得越快,就越早形成免疫屏障。”王华庆说,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不去接种,免疫屏障就建立不起来,一旦有传染源传入,就可能发病、甚至大流行,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,早一天把免疫屏障建立起来,社会生活尽快回归正常。


来源:科技日报

科技动态 Other news

更多
0871-64119200
yunkeyuan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