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在高通量计算、机器学习、逆向设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,为智能材料设计开辟了新路径,积极推动提升数字赋能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效能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依托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,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,在短时间内计算形成海量材料性能数据,成功预测了Ti-V-Nb-Ta合金的弹性性能(如图1所示),实验验证结果与预测高度吻合,展现了高通量计算在材料设计中的强大潜力。相关成果发表在《Materials Genome Engineering Advances》(《材料基因工程前沿》)期刊(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mgea.70004)。
图1 高通量计算成功预测Ti-V-Nb-Ta合金的弹性性能
通过开发的堆叠集成学习模型结合多层感知机(MLP)和梯度提升决策树(GBDT),成功预测了中等温度Ag基焊料的屈服强度(如图2所示),实验验证结果与预测值一致,展现了机器学习在材料设计中的强大潜力。逆向设计则完全颠覆了这一模式,它以目标性能为导向,直接从性能需求出发,通过计算和模拟手段反向推导出满足需求的材料配方。相关成果发表在《Materials & Design》(《材料与设计》)期刊(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tdes.2025.113736)。
图2 机器学习预测中等温度Ag基焊料的屈服强度
利用原位电子背散射衍射(EBSD)、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以及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等手段,对AuSn-Au5Sn共晶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(如图3所示)。研究发现,随着合金相尺寸从纳米级增大到微米级,其室温塑性显著提高,这一现象与传统双相合金的微观结构细化增强塑性规律截然不同,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。相关成果发表在《Acta Materialia》(《材料学报》)期刊(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ctamat.2023.119603)。
图3 AuSn-Au5Sn共晶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塑性变形行研究
通过系统的实验和理论计算,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贵金属多主元素合金(PdAgCuAuPtZn),实现了显著的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效果(如图4所示),使得合金在500°C时效1.5小时后,抗拉强度显著提升至1126MPa,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导电性。相关成果发表在《Advanced Science》(《先进科学》)期刊(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vs.202410936)。
图4 智能设计贵金属高熵合金
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依托云南大学建设,于2020年建成了全国首个稀贵金属新材料高通量计算平台—“云岭1号”,平台配置了1.7万核CPU/GPU服务器,是目前云南省算力最强的高性能计算中心,确保了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战略的顺利实施,服务云南稀贵金属产业发展。
(供稿:省科学技术院科研平台处(高新技术中心) 黄琳)